天津大学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本科生在校的一至四年和研究生教育的不同阶段,通过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大学生逐渐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从而具备在某个专门领域从事开拓性思维和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在课堂教育方面,天大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把创新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之中,逐步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加大创新能力培养的比重。首先,天大精简了课内学时,将大学四年制学时,由原来的2700个缩减到2500个,五年制学时控制在3200以内,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充足的时间。其次,在课程内容上,天大近年来开设了有关历史与文化、文学与艺术和经济与管理等类选修课110多门,对工科学生进行了人文知识渗透,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拓性思维能力奠定了基础。此外,在课程体系上,天大坚持加强和拓宽基础、优化和整合课程的原则,构建专业大类共同的知识和技能平台,以实现学科交叉和融合。
天大历来重视实践教学。学校除开设基础性实验外,还开出综合性、研究性、设计性实验;落实了3个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基地,鼓励学生到实验室和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造发明活动;要求学生在四年在学期间,计算机上机时数不少于300小时(不包括毕业设计);工科专业学生完成两个以上课程设计,文理科和管理学科至少安排两个调查报告和小论文;在2000届毕业生中延长半年毕业设计时间,将毕业设计由半年时间改为一年,以增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第二课堂方面,天大建立了针对一至四年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对于一、二年级的大学生,实施“科学普及工程”,主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和文化活动,养成其基本的科学精神和文化精神。天大每年举办文化艺术节、学术科技节,已各举办了15届;定期举办高水平普及性讲座、论坛及文化艺术活动,每年有100多场;另外依托100多个各类学生社团和十几个科学和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开展创新能力培养活动。对三年级学生,天大实施“科技立项工程”和“科技英才工程”,开展高水平科技学术活动,使广大学生进入各类科技实践进程中,其内容包括:建立科技实践基地,建设并开放实验室,实施实验室挂牌制度和推荐指导教师制度,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天津市、学校各级各类科技竞赛和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发表科技论文,选择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直接立项投资,给予最优越的实验条件。对于四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天大实施“科技创业工程”,主要进行创新教育成果转化,即建设创业协会,健全创业机制,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研究风险投资机制等等。三年来,天大先后举办了两届“天财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届“学生课外实用小发明竞赛”、一届“华为杯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和各类科技展等等,参加者3000人次,参加作品1500多项,累计参展科技作品400多项。
通过长期创新能力的培养,天大的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天大学生荣获国际和国内的各种学科竞赛奖90多项。在有49个国家186名著名大学参加的第五届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天大建筑系学生作品一举夺魁,荣获大赛唯一的最高奖;天大有3名学生获美国TI公司全球大赛DSPS东亚地区冠军。在日前结束的’99国际城市规划与设计竞赛中,天大建筑学院97级研究生张倩为主的设计方案在10个国家和地区的21所高校参加的竞赛中获第一名。天大的毕业生以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而受到社会广泛欢迎和用人单位和高度评价。